“下山办院”,人才培养要跟产业、企业紧密结合
发挥通信特色,打造“一场所两高地”工程
高校长您好,非常荣幸能够邀请您来到中国教育在线访谈间,就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等问题,想听听您的看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的阐述,和科技、人才放在一起,还强调了教育对科技创新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对于这样的变化,您是如何理解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来整体推进,我想这充分体现了当前教育、科技、人才的战略性、支撑性的基础地位,尤其是教育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因为我们知道,现在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是核心与关键。而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得有人才来支撑,而人才是靠教育来培养的,所以教育起到一个更关键、更基础的作用。作为承担高等教育育人职责的大学,我们感觉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高校恰恰是教育、科技以及人才交汇的一个平台,也是发展科技的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的第一资源。作为一校之长,您觉得高校在推动国家以及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上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您是从外省调到重庆来的,从您的角度看,重庆邮电大学能发挥什么作用?
重庆邮电大学是由工业与信息化部和重庆市共建的一所邮电大学,作为一个人才培养的基地和平台,她的使命主要是为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因为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所以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了更好的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因为,一方面在科学研究的实践中,可以帮助学生深化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科学研究还可以实现知识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教给学生最前沿的知识。我们重庆邮电大学在通信、计算机、大数据、智能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学科特色与优势,建校73年无论是在人才培养还是在科学研究上,都为国家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邮贡献。
“邮电”可以说是咱们学校最大的特色,对于学校的“双一流”建设、特色发展上,您有什么样的规划?
我们学校最具特色的学科就是信息与通信工程,重邮被称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摇篮”和“中国数字通信发祥地”,也证实了我们在该领域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比如说在3g时代,我们学校首先研制出了td-scdma的基带芯片和协议栈,为当时我国通信事业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今天,我们已经到了5g、6g时代了,重邮也在5g和6g上进行相关的布局。尤其最近,学校在两江协同创新区建立了一个空间通信研究院,通过校地协同和校企融合发展,瞄准6g,开展面向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另外,近年来重庆大力实施数字重庆和大数据智能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庆市委提出“一定要把重邮建成大数据智能化的一个实验场所、人才高地、科技高地”,我们把它凝练成 “一场所两高地”项目,就是要打造若干个大数据智能化的应用场景和示范中心,既要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还要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因此,“一场所两高地”将为我们把大数据智能化相关的学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是我们的王牌专业,也是重庆市的一流专业,一流学科。我们希望在建好一流学科专业的基础上,带动相关学科向着一流学科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下山办院”,研究生培养改革势在必行
说到人才培养,我们首先要解决“人从哪里来”的问题,最近全国人口负增长引发了全民热议,一边是出生人口的全面下降,一边是大学毕业生年年上涨,今年1158万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民关注和热议的问题。您如何看待当下的就业环境?为什么每一年都喊大学生就业难?
我们知道,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很多家庭把孩子送进大学,就是希望他们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近几年来,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使得就业变得非常困难,尤其是很多文科专业的就业形势变得异常困难。幸运的是,我们重邮毕业生的就业率还是相当不错的,这主要是得益于电子信息目前仍然是一个朝阳产业。因此,我们的本科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研究生保持在98%以上。没有就业的同学往往是选择二战考研,因此属于“有业不就”的情况。
对于广泛存在的就业难的现状,我认为一定要把我们大学的专业进行适当的调整,要和就业市场需求高度契合才行。其实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急需各类人才的,只不过是现在需求和供给之间没能形成很好的匹配。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必须及时进行专业调整,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时代新人。
您刚才也提到了很多同学在毕业之后选择了深造,就是考研。考研近些年愈加白热化,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学历高消费”和“内卷”,我们的考研可以说已经全面“高考化”了,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和问题?调整和优化研究生人才的培养机制,您觉得是否有必要呢?
确实,现在考研非常热,我们重庆邮电大学每年研究生招生规模是两千多人,去年的报考学生就达到1.8万人,也就是说将近9比1的生源,也从一个角度说明考研确实成为一个热潮了。当然一方面是由于就业困难,造成很多学生用考研延迟就业,另一方面也主要是因为研究生毕业后的工资待遇会比本科生好一些。因此,很多同学希望通过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从而找到更好的工作,过上更美好的生活。由此可见,考研热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对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近年来,国家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专业学位的硕士生比学术学位的硕士生的规模逐年增多。也就是说,国家需要培养更多的实战性的人才,培养更多的企业需要的人才。为此,我们学校前期就已经启动了相关的改革,就是所谓的“下山办院”。因为我们学校在南山上,环境非常好,但是远离产业界,跟企业需求有点脱节,“下山办院”就是要把研究生教育放到科技园区里面,跟产业、企业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如,我们在两江新区建了空间通信研究院,在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建了大数据智能化协同创新研究院和研究生院江南分院,在仙桃数据谷建立了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在科学城建立了集成电路协同创新研究院,这样我们就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尤其是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放到科研院去培养,去跟企业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产教融合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同时对于他们找工作、就业也非常方便,因为学生是充分了解市场行情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应该是要不断迭代优化的。
chatgpt来了,授业或被取代,教师需要转变角色
随着chatgpt横空出世,给我们所有人,尤其是教育界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和思考,您认为chatgpt对于教育影响最大是在哪里?如何去应对它带来的这些挑战?
chatgpt最近确实是非常火爆,大家都感觉到跟它聊天非常流畅,尤其是chatgpt还可以非常方便地写文案、写论文、编程序,做了很多过去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工作。尤其是当我们向chatgpt请教问题的时候,它能够逻辑严密地回答。尽管目前我们发现这里面有时还是有一些错误或者“一本正经地说废话”的情况,但随着像gpt-4模型的不断演化,我相信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逐步得以解决的。如果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确实会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非常大的冲击。
有人说老师会被取代。
是的,我们中国有一个词叫“不耻下问”,请教别人时还是有点难为情,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不好意思去请教别人。但是有了chatgpt就好办了,我们就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向它请教,这将会对人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原来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肯定会被取代。我们说,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授业可能被取代了,但是传道和解惑还是需要老师的。所以下一步,建议我们的老师也要尽快转变角色,更多地变成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的陪伴者,以及心灵的呵护者,从而真正回归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传授知识的工作可能将逐步被人工智能或chatgpt之类的系统所代替了。
背后有一个更深度的思考,为什么chatgpt又是诞生在美国?
open ai这个公司它做了10年,其实到今天为止,open ai并没有实现盈利,主要靠微软长期的资助。如果说10年不挣钱,还要往里不断投入,这得需要非常强大的定力和毅力才行。而这在目前的国内情况来看,还没有这样的企业和生态环境。但是,我认为随着我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我们也会有能力、有财力来支撑十年磨一剑,锻造出一个高科技的产品来。我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