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系列高端访谈:专访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郎利影-亚博安卓

专访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郎利影

本期嘉宾

langliying
郎利影
郎利影,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

发挥“桥头堡”作用,高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

中国教育在线
关注
中国教育在线

郎校长您好,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的时代主题,同时也是今年全国两会最热的关键词之一。那么您是如何理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呢?

郎利影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任务,高等教育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内生力量。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创新的策源地,如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型人才,这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和目标要求,也是我们高校需要思考和实现的任务。创新型人才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那么产教融合则是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河北工业大学作为最早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之一,有着120年的历史传承,我们始终坚持“工学并举”办学特色,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凝练出“工学并举”办学特色新的时代内涵,“立校与报国、办学与兴工、理论与实践”,形成了“工”与“学”在更高层次和更广空间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为地方培养了大量创新型人才。

如电气类进行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毕业生约90%供职于京津冀区域科研院所、电力企业,以保定为例,约500名成长为技术骨干;化工类构建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超过60%毕业生就职于京津冀化工企业;机械类开展了“工学并举”引领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培养了一批服务地方的行业精英、新产业先锋。比如说长城汽车公司,近年我校共有852人入职长城汽车公司,其中151人成为技术总监等技术骨干。

今后我们会继续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根本上不断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高质量发展,培养河工人,树立河工品牌,为区域经济和社会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教育在线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及新要求,河北工业大学正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郎利影

4月8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高博会上提到,当前高等教育要打造新范式,抓好“三个有组织”。开展有组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方面,发挥关键引领作用;开展有组织科研创新,推动实现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开展有组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提高国家硬实力、软实力、锐实力、巧实力。以上新要求和新任务,对我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学校开展了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如实施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和卓越工程师计划;开展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所有招生专业都是省级以上一流专业。

在我校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学校利用所处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自2016年开始实施“元光学者计划”,政策实施以来,我校引进各类人才近千人。现有国家级人才相较2016年增长了6倍多,大大提升了我们基础研究和攻关能力。我们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和国产替代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在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项目、成果、专利、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成效,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续航。

在服务区域地方方面,我们学校是河北省属高校,但地处天津,毗邻北京。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是我们河工大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我们发布了服务河北五年行动计划,系统全面的推进服务河北经济发展。为解决企业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和促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提质升级提供工大方案和工大智慧。

我校在所有地市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建立成果转化绿色通道;实施“走百县,访千企,解万难”活动,直接助力县域经济;以现代产业学院和地方研究院为抓手,促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培养产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以高质量人才培养反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尽管我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挑战依然存在。如作为地方院校,如何精准的立足地方,对接产业,很好地解决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如何在数字化转型潮流中,结合学校发展实际,进行改革与创新,服务人才培养等挑战。

中国教育在线

您刚刚提到河北工业大学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还存在挑战,那您是如何理解“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呢?

郎利影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国民素质全面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科技教育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其中教育数字化则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典型标志之一。

2022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处于从教学转型向智慧教育转变的关键阶段,各高校应加快资源开放共享、深化技术应用、完善标准规范、扩大开放合作,积极应对数字化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

在数字化转型这条路上,河北工业大学启动的比较早,中国慕课元年,也就是2013年,就已经开始了相关的探索,为了能够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探索与实践从未停止。

首先是提供各类支撑条件,搭建多类平台。建设了10间多屏互动智慧教室和73间单屏多点互动新型多媒体教室,实现了教室多媒体设备全覆盖。今年建成津、冀地区首个全景教学空间沉浸式教室,并已投入使用。此外,为优化资源共享,学校积极引入互联网平台:2014年引进超星泛雅平台——河工云课堂;2017年学校积极推广应用清华大学学堂在线的“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同时,也开启了与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平台的合作。

第二点是转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化课堂改革,形成“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育人环境。

通过以上措施,我校在教育现代化方面确实产出一些实效:

在中国大学mooc线上教学平台,国际国内首次上线《工程训练》慕课被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00余所高校近7万名学生使用。

工程图学,建立了交互式工程图学的信息化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12本教材配套服务,全国约有80所学校选用。

另外,我校本学期投入使用的沉浸式课堂,教师可进行全景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有效解决了学生“听课难,节节占座位”的问题,尤其是在基础课程比如《高等数学》中成效显著。

教育现代化确实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条件,解决了经费紧张,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尤其是疫情期间,很好地帮助教师和学生按时按质完成了实践教学任务。但我们也不可否认,chatgpt对我们高等教育带来的冲击,我们的教育重点仍然是抓基础、抓内涵、抓质量,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传承,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时代新人。

助推京津冀,发挥三地协同发展的桥梁纽带作用

中国教育在线

看的出来,河北工业大学在数字化转型之路上确实做出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前面我们谈到的其实是数字化转型在高校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作用,您在刚开始也说到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那么接下来,请您谈一谈在推动国家、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高校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郎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了统筹部署。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出了明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

高校不仅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120年办学历程中,河北工业大学一直将“工学并举”作为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前身北洋工艺学堂的首任学堂总办周学熙首倡“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的办学主张;1958年,学校复建后首任院长潘承孝先生强调“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三基”教育;新时代、新作为,新工科建设为“工学并举”提供了新动能,“工学并举”办学特色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培养造就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所坐落于天津的河北高校、河北省的桥头堡,河北工大在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也发挥了三地协同发展的桥梁纽带作用。总的来说,京津地区高等教育水平高、人才济济,为我校发展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资源环境。特别是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我校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

第一,学校建立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发展机制,联合京津冀科技人才资源,与区域、行业企业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平台,实现京津冀科教资源的互通共享,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学校依托强势特色学科专业和京津冀区域内的优势特色产业链条,积极推进建设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组建产业精英、企业高管与学校教师分工协作的教学团队,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培养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第三,学校积极推进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致力将这些基地打造成为本科生实习毕设、就业见习、教师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学校服务学习课程‘四位一体’的优质育人平台。推进教育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融合,校内、校外教学资源相融合;开展校企联合毕设、带薪实习,不断深化推动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学生课题全部来源于企业实际问题,不断为企业解题破题,提供亚博安卓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还能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国教育在线

其实高校在推动国家、地区高质量发展最直接的途径则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优秀人才,但当前就业难已被认为是一种普遍社会存在,请您谈一下对当前社会上就业难现象的看法。

郎利影

其实就业难是多方原因共同导致的一种现象。而从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来看,两者都在逐渐回暖。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我国制造业pmi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较2022年12月有所上升,经济景气指数重回扩张区间,经济运行边际明显改善。

随着5g、ai、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企业对于高端人才处于求贤若渴状态。春节之后,伴随着生产线的快速运转,企业更看重“抢夺”博士学历的高端人才。从不同行业来看,通信/网络设备、汽车制造、人力资源服务、化工、计算机硬件等行业对于博士学历人才需求增速较快。

2023年是经济回暖复苏的一年,也是小微企业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的“开局之年”。

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更关系着千万家庭的幸福生活。化解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作为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此河北工业大学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探索开展多元就业服务,努力促进2023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打铁还需自身硬,即使生源下降,好大学也能吸引到优秀的考生

中国教育在线

近期,全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新闻引发热议,不少媒体报道中国将面临人口危机、生源危机。另外据报道,在韩国2023年招生中,有14所大学的26个专业无人报考,多所地方大学面临倒闭危机。您认为,中国未来会因为生源不足、招不到学生而面临大学倒闭的情况吗?人口下降带来的各种影响,教育该如何应对?

郎利影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宏观层面:首先,中国的人口虽然出现了负增长,但是总人口数量仍然非常庞大,所以短期内不太可能面临生源不足的问题。我们统计了我国近五年高考人数和录取人数,发现,我国高考分数是逐年上涨的,录取率也在逐年攀升。

其次,从长远来看,我国政府一直在鼓励生育,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相信这些政策可以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那么中国未来高等教育的生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教育方面可以开拓思路,不止着眼于国内,而是考虑拓宽招生渠道,吸引更多的国外学生来到中国读大学,同时也可以加强与企业合作,推出更多的职业教育项目,提高教育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从微观上来看:站在学校的角度上,我校作为1996年跻身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序列,2014年由教育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我们河工大在办学实力和教育质量上一直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好评,我们的招生宣传工作,也紧跟高考改革,深入到各个高中,帮助考生和家长更好的走进河北工业大学,了解河北工业大学,我校的生源质量一直很好。同时我校的芬兰校区的招生,1/3的学生从国内高考的考生中招生,1/3的学生从芬兰招生,1/3的学生从其他国家招生,这一招生举措吸引了很多其他国家的学生到芬兰校区就读,也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面向未来,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不断弘扬“勤慎公忠”校训精神,传承兴工报国办学传统,彰显“工学并举”办学特色,扎根中国大地,走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之路,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严谨务实、开拓创新、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专业精英和社会栋梁,努力建设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打铁还需自身硬,相信这样一所大学,即使在未来生源数量有可能下降的情况下,也能吸引到很多优秀的考生报考。

结语

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河北工大人正以更加积极、自信的姿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融入河北发展、融入行业进步,始终不渝,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书写着新时代的答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