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2022)-亚博安卓

  虽然受到国际政治形势、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经济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但在世界范围内,跨国间的学生流动还是保持了近几十年以来的增长趋势,国际学生人数不断攀升。如图表1所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数据统计,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国际学生流动人数由2001年的227万人,增长到了2020年的636万人,二十年间增加了409万人,增长了接近两倍。但在“逆全球化”背景下,2020年增长率下降了2.5个百分点,增速放缓,在连续六年年增长率超5.5%后回落至2014年增长水平。

图1. 2001-2020年全球国际学生人数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全球主要留学目的国基本保持稳定,表1中所列出的是在2018年占全球留学生市场份额前十位的国家。其中英语国家是最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美国、英国位居前二,加上加拿大、澳大利亚,差不多接收了全球一半左右的国际学生;其次是欧洲发达国家,法国、俄罗斯、德国和西班牙接收了全球20%的国际学生;中国作为新兴留学目的国跻身前五。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ee2020年发布的数据,国际学生分布日趋多元。1998/1999学年世界前五大留学目的国分别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澳大利亚,分别占据了全球国际学生市场的28%、14%、12%、8%、和7%的份额;接下来的二十年里,国际学生的流动越来越多元,虽然美国和英国仍是排名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的留学目的国,赴美英留学的学生人数也一直在上升,但别的国家增长更快。到了2018/2019学年,美国、英国的留学市场份额分别下降到20%、10%,而中国、加拿大市场份额快速增加到了9%、进入到前五大留学目的国行列;俄罗斯也增长明显,跻身前十;德国市场份额下降到5%,和法国一起跌出了前五。

表1. 近20年全球国际学生分布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oecd,2000;project altas,2020;unesco,2000&2010&2020;
其中中国数据来源为project altas,2019

  总体而言,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以及少数欧洲发达国家在吸引国际学生方面仍占据领先优势。除美国外,排名前十的其它主要英语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国的国际学生占本国高等教育学生比例都超过20%,位居全球前,如图2所示,依次为澳大利亚31.3%,加拿大23.7%,英国22.3%,而另一个英语国家新西兰则位居第四,国际学生占本国高等教育学生比例为13.5%。

图2. 国际学生占本国高等教育学生比例
数据来源: project altas,2020

3、亚太国家是国际学生生源主力,中国仍为全球第一大国际学生生源国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2020年国际学生派出人数位居前十的国家分别为中国、印度、越南,德国、美国、法国、韩国、尼泊尔、哈萨克斯坦和巴西,其中六个都是亚太国家(见图3)。

  其中中国在海外留学的学生人数达108.8万,是排名第二的印度的两倍,稳居全球首位;印度排名第二,达51.6万人;位居第的越南留学生人数达到13.3万。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开始,印度出国留学人数增长非常迅猛,在多个主要留学目的国的国际学生人数已接近中国,在加拿大甚至超过了中国,位居第一。(见表2)。

图3. 2020年十大国际学生生源国留学生人数
数据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表2:中国和印度留学生人数在十大留学目的国国际学生中的排名
数据来源: project altas,2020

  从国际学生生源国来看,亚洲国家是国际学生主力。亚洲主要国际学生生源国派出的留学生在2020年占全球国际学生比例合计超过四成,仅中国和印度占比就超过了四分之一。oecd数据也显示,2018年,亚洲留学生占oecd国家国际学生总数的57%。因此,未来争夺亚洲国家国际学生将成为全球留学市场份额竞争的关键所在。

图4. 2020年各国别留学生占全球国际学生比例
数据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据教育部统计,201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35万人,1978至2019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165.62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或研究,490.44万人已完成学业。

  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增长迅猛,从2000年的3.9万人到2019年的70.35万人,增长了接近18倍,2001-2002年度和2008-2012年度增幅最快,近两年有所放缓,2019年度增长率为6.25%(见图5)。

图5. 2000-2019年中国当年出国留学人数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数据,2000-2020年度,中国在海外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国际学生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仅在2003年略有下降。自2012年以后,增长幅度趋缓,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增长率下降到2.68%(见图6)。

图6. 2000-2020年中国国际学生人数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中国出国留学生以自费留学为主,2001年以后,自费出国留学比例都在85%以上,多数年份都超过90%(见图7)。

图7. 2000-2018年自费出国留学人数和比例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国际学生的流动趋势和全球国际学生流动趋势表现出了相似的特点,一是英语国家是最受欢迎,美国、英国、澳洲、加拿大是中国学生的四大主要留学目的国;二是区域内邻近国家也是比较主流的选择,日本、韩国和俄罗斯是除英语国家外中国学生选择较多的留学目的国;是先进发达国家,比如欧洲的法国、德国等,近些年中国国际学生也大体呈增长趋势。

  受国际政治局势,地缘政治关系紧张影响,以及新冠疫情的冲击,导致留学格局发生变化,中国学生选择去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留学的人数出现明显下降。转而选择留学及签证政策相对更友好的欧洲,其中英国留学的人数上升较快,或者是选择周边文化相近,费用较低的日本或韩国。

  2.1 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人数连续两年下降,再次出现结构性变化

  自2009年后,中国一直是美国国际学生最大生源国,2012年之后,中国留学生占美国国际学生总数一直在30%以上。据刚刚发布的《2022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21/22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学生人数为948,519,同比增长3.8%。其中,中国国际学生人数为290,086名,虽然仍位居第一位,但已经连续两年快速下降,占比也从上一年度最高的34.7%下降至30.6%(见图8)。

图8. 在美中国国际学生人数及比例
数据来源:门户开放报告

  在2020/21学年之前,中国赴美留学国际学生年增长率一直高于全体赴美留学国际学生年增长率。在2020/21学年,虽然中国赴美留学生人数同比下降了14.8%,但主要是受疫情影响这一学年赴美国际学生整体下降了15%,相较而言,中国的下降幅度和整体是相当的,甚至占国际学生比例还是最高的一年。但2021/22学年,在赴美国际学生整体增长3.8%的情况下,中国却显著下降,再次同比大幅下降8.6%(见图9)。

图9. 在美全体国际学生和中国国际学生增长比例及在美中国国际学生年增长人数
数据来源:门户开放报告

  对于原因,门户开放报告负责人分析主要是因为疫情影响出国,但美国高校认为是10043号总体令等政策限制问题,即对中国赴美国际学生就读敏感专业等进行一系列的签证限制,但美国务院否定了这一说法,认为受这一政策影响的不足2%。其实美国的限制还是很明显的,中国一些顶尖综合类和理工类高校本科毕业生,出国留学人数已经出现大幅下降,甚至腰斩(见表3)。

表3. 中国部分高校本科毕业生出境深造比例
数据来源:高校就业质量报告

  其实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增长的停滞,在2018/19学年已现端倪,由于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以及所带来的美国国内反华情绪上升,签证政策摇摆不定等不确定因素,导致中国学生赴美意愿下降。

  2.2 中国在加国际学生人数连续年下降

  据加拿大国际教育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在加拿大的国际学生人数为621,565名,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这已经是中国在加国际学生人数自2019年后连续第年下降(见图11)。

  加拿大国际学生的主要来源地是亚洲国家,近几年排名前两位的一直是中国和印度,占到总人数的50%以上。2017年以前,中国是加拿大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但增长速度放缓,接近停滞。而印度赴加留学人数迅猛增长,并在2018年超越中国,成为第一大生源国(见图10)。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加拿大国际学生人数相比2019年腰斩,不过中国和印度国际学生人数下降比例不到20%,主要减少的为欧洲国家生源。

图10.中国和印度在加国际学生人数和增长率
数据来源:加拿大国际教育局(cbie),加拿大移民、难民及公民事务部(ircc)

  2.3 英国对中国国际学生吸引力持续上升

  因为赴美留学的不确定因素,以及英国更加积极的签证政策,不少中国学生转向了英国。据英国政府发布的《学生签证年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的一年中,英国共发放超过42万学生签证,同比增长143%,刷新了历史记录。其中,向中国发放的学生签证数量约13.55万份,占比32%,仍居第一位;同比增长了157%,超过了总体增长率(见表4)。根据启德教育发布的《2021年中国学生海外教育白皮书》做的调查看,选择英国为首选留学目的国的人数占比为29.8%,超过了首选美国的24.5%。

表4. 2019-2021年英国政府发放给中国国际学生签证数量
数据来源:英国政府亚博安卓官网(gov.uk),why do people come to the uk? to study

  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数据也显示,英国对中国国际学生的吸引力在持续上升,中国在英国高等教育阶段学习的国际学生人数从2016/17学年的9.5万人上涨到2020/21学年的14.4万人,增加了接近5万人,并且在疫情下的2020/21学年也保持了增长(见图11)。

图11.中国在英高等教育阶段国际学生人数和增长率
数据来源: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

  据英国大学招生服务中心(ucas)统计,2017年后,申请就读英国大学本科的中国国际学生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1年申请人数进一步上升,首次超过3万,超过了欧盟国家整体申请人数之和(见图12)。由于中国学生申请人数增加过于迅猛,申请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名校的申请难度增大。

图12.中国学生申请英国本科人数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英国大学招生服务中心(ucas)

  2.4 中国仍是德国国际学生最大生源国

  由于德国公立大学免费入读,加之自2020年起德国所有的高等院校可接受中国会考和高考的成绩,中国学生高中毕业后可直接申请德国的本科,因此越来越受到中国留学生的青睐。根据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数据显示,中国近年来一直是德国国际学生最大生源国,占比始终保持在12%-14%之间。即使在疫情期间,中国在德国际学生人数也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幅下降。

图13.中国在德国际学生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

  2.5 中国在法国际学生人数基本保持稳定

  法国前十大国际学生生源国中,中国是唯一的亚洲国家,经常位居第二或第。2020年,中法续签了文凭互认协议,该协议不再强制要求中国学生必须参加高考,仅需提供高中毕业证即可申请,赴法留学的门槛降低。近些年,中国在法国际学生人数基本保持稳定,在2.8-3万人之间上下浮动。2017年和2018年最高,超过3万人,2020年和2021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人数并未出现大幅下降,2020年甚至略有回升(见图14)。

图14.中国在法国际学生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法国高等教育署(campus france)

  2.6 中国在日国际学生人数下降,占比上升

  由于地理位置相邻,一衣带水,教育质量好且费用低,加之文化相近,社会环境安全,日本一直是中国学生重要的留学目的国之一。作为日本第一大国际学生生源国,近年来,中国国际学生人数占在日本国际学生总人数比例一直超过四成,远超第二名越南。2016-2019年,中国在日国际学生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占整体国际学生比例在下降。而2020年起,虽然受疫情影响学生人数出现下降,但占整体国际学生比例反而有所上升(见图15)。

图15.中国在日国际学生人数及占全体国际学生比例
数据来源:日本学生支援机构(jasso)

  2.7 中国在韩国际学生人数略有回升,占比下降

  由于学费低廉,地理位置接近,申请容易,中国也是韩国第一大生源国,最高占到韩国国际学生人数接近六成。2016-2019年间增长迅速,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增长趋势被打断,但下降幅度不大,2021年有微幅增长。但即使在2017年,增长幅度高达两位数的情况下,中国国际学生占韩国全体国际生人数的比例依然呈下降趋势,不过仍占到韩国国际学生的四成。

图16.中国在韩国际学生人数及占比和增长率
数据来源:韩国教育部

  2.8 中国在澳国际学生人数连续两年下降,占比略有回升

  近十年,中国在澳国际学生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受疫情影响,澳大利亚2020年3月开始封锁边境,这导致中国赴澳留学人数连续两年大幅下降,20年降幅达 10%,21年降幅进一步扩大,为12%。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1号留学预警,提醒中国学生做好风险评估,谨慎选择赴澳学习。

图17.中国在澳国际学生人数及占比和增长率
数据来源:澳大利亚教育部

  以中国国际学生人数总量最多的美国为例,疫情对低龄留学生的影响最大。根据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 (ice)发布的2021 年sevp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1年,在美就读 k-12 阶段的国际学生人数减少了16%。而从2011年到2016年,中国在美就读k-12阶段的国际学生人数增长了302.25%,而到了2021年,相比2016年,小留学生人数下降了一半。

表5.中国在美就读k12阶段国际学生人数和增长率
数据来源: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

  在高等教育阶段,中国留学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如图18所示,2021/22学年,中国赴美就读本科学生人数在连续7年超过研究生之后,就读研究生的人数再次超过了本科生。且相较2020/21学年,就读本科生人数继续下降,而就读研究生人数已开始回升。实际上,在3年前,赴美就读研究生的增长比例已经超过了本科生,而此前,本科生的增长比例是一直超过研究生的。

图18.中国在美国际学生学段分布
数据来源:门户开放报告

  而在英国和澳大利亚学习的中国国际学生以授课型硕士和本科生为主,授课型硕士人数多于本科生(见表6)。2021年,在澳大利亚就读博士的中国学生人数逆势增长(见表6)。

表6.2020-2021年中国在澳国际学生学段分布人数和增长率
数据来源:澳大利亚教育部

  之所以就读研究生人数再次超过本科生,和中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国内就业升学压力有关。当下就业形势困难,不少大学毕业生选择升学来延缓就业,考研报名人数迅速增长(见图19)。2015年,研招报名人数177万,到2019年,这个人数就接近翻了一番,达到341万,而到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高达457万人,而考研招生计划的增长赶不上报名人数的增长。随着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要求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不少学生选择了出国深造。

图19 2000-2022考研报名人数
数据来源:教育部

 4.1 国际学生专业选择以商业管理和stem为主。

  从国际学生的专业结构上看,出于就业考虑,大部分学生偏向于选择工商管理和工科类专业。各主要留学目的国招收最多的都是商业、管理和法律类专业;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类专业也深受国际学生欢迎。根据2019年oecd《教育概览》,2017/18学年经合组织国家招收国际学生最多的专业是商业、管理和法律,工程制造和建筑,艺术和人文,分别占留学生总数的27%、18%和14%;其中,大约1/3的国际学生选择了stem专业。其中德国招收的国际学生中48%为stem专业,其次为美国,就读stem专业的国际学生占比达41%。而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就读stem专业的国际学生占本国国际学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8%、33%、32%、27%、20%。

 4.2 中国国际学生选择stem专业占比上升,工商管理类下降。

  近十年,在美中国国际学生选择的专业,位列前五的是商业/管理,工程学、数学与计算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物理/生命科学。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商业/管理专业占比持续下降,数学与计算科学专业则持续上升,并于2018/19学年超过商业/管理专业,攀升为第一;而选择工程学的中国国际学生占比基本略有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见图20)。

  以美国为首的五眼联盟国家从经济和贸易的角度,尽管一直鼓励国际学生前往留学,但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仍对留学生持敏感态度。虽然各国目前的工作签证偏好stem领域国际学生,但是其中的关键技术领域可能会受到更严格的安全审查,相关专业的留学可能更受限制。

图20.中国在美国际学生专业分布
数据来源:门户开放报告

  随着选择数学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数的上升,在美就读stem类专业的中国国际学生人数也随之上升,占比从2012/13学年的40.5%上升到2021/22学年的51.6%,涨幅达11%。

图21.中国在美国际学生专业分布
数据来源:门户开放报告

  具体到不同国家,高等教育领域特点不同,学生在专业选择上也有差别。

  赴澳留学的中国学生选择的排名前五的专业是工商管理、工程与技术、信息技术、社会与文化和创意艺术,相较2016年,2020年,中国国际学生选择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数占比从57%大幅下降到41.8%,选择信息技术和社会与文化的学生则从6%分别上升到11.4%和11%,创意艺术从4%上升到6.9%(见图22)。总体而言,选择stem专业的学生占比在不断增加。

图22. 2016/2020年中国在澳国际学生专业分布
数据来源:澳大利亚教育部

  制造业强大的德国,工科是传统优势学科,一直受到国际学生的欢迎。在德国的中国国际学生选择的排名前五的专业是工程学、商科、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位居第一的是工程学,占比41%,加上自然科学、数学与农学,正好为60%;选择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生合计约占比为24%,比2016年下降了9个百分点。特别要说一下的是,艺术专业虽然没能排进前五,但也是中国学生的热门选择,占比也呈上升趋势。

图23. 2019/20学年中国在德国际学生专业分布
数据来源: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

  4.3 受国际局势影响,部分敏感专业申请受限

  近几年,随着国际局势持续紧张,中国国际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受到目的国签证政策的影响。2018年6月,美国为打压我国科技发展,限制了部分stem专业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受限领域包括机器人制造应用、航天航空、高科技制造业等。2020年5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又签署了“pp10043”禁令——《禁止部分中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入境》。2022年7月,澳洲官方更新了留学生签证政策,从7月1日开始,澳洲留学生签证将新增8208条款,所有国际留学生将被禁止就读于澳洲关键技术相关的专业与学习。

  以美国为首的五眼联盟国家从经济和贸易的角度,尽管一直鼓励国际学生前往留学,但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仍对留学生持敏感态度。虽然各国目前的工作签证偏好stem领域国际学生,但是其中的关键技术领域可能会受到更严格的安全审查,相关专业的留学可能更受限制。

  中国对待出国留学的方针向来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在这样的留学政策引导下,自改革开放至2019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490.44万人已完成学业,有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留学生回国求职潮,折射出日益大的中国国家实力,以及越来越宽广的人才发展空间。

  为了更好的服务好留学生,深化“放管服”改革,教育部还牵头开通了“国家留学人才回国就业服务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支撑全链条留学服务体系。

  中国出国留学在进入二十世纪后迎来高潮,从2000年的3.9万人猛增到了2019年的70.35万人;回国留学生数量也随之上升,从2000年的0.9万人增加到了58.03万人。回流率,即当年回国留学生与出国留学生之比,从2000年的23.3%增加到了2019年的82.5%(见图24)。回国发展成了一种常态,是留学生的一种普遍选择。

  2020年后,国际关系的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又进一步加速推动了海外人才回流,留学人员回国总人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针对2021年海归大数据分析, 2021年回国就业学生首次超过百万,达到104.9万人(见图24)。

图24. 2000-2021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及回流率
数据来源:教育部,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

  超百万留学生学成归来,与1000万国内应届毕业生站在同一赛道,让本就竞争激烈的国内就业市场更“卷”。据领英发布的2022 年《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数据,82%的海归选择在一线城市就业,在希望进入的行业中,位居前的是高科技/互联网、金融服务&保险、政府/教育/非盈利,分别为58%、38%和18%,集中度非常高(见图25)。海归择业结构在行业与区域高度集中加剧核心岗位就业“踩踏效应”。

图25. 2022年海归意向求职行业
数据来源:领英《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

  由于中国留学生群体以自费留学为主,在教育阶段投入巨大,因此在求职时,对薪金的期望值往往偏高。据领英发布的2022 年《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数据,半数以上的海归求职者,期望薪金在18000元以上,超过1/3的求职者期望薪金在25000元以上。

图26. 2022年海归求职意向薪资
数据来源:领英《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

  由于人口老化、年轻人口断崖式下跌等原因,2017年初以来,中国各级城市掀起抢人大战,抢人对象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是抢人才也是抢年轻人口。既有成都、西安、重庆、武汉等二线城市,也有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有不少四线城市。作为高质量人才的留学回国人员,也在被抢之列,各级省市政府出台留学生专项扶持政策,加大引才力度。

表7. 留学人员扶持政策
数据来源:各地政府网站

  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40年探索实践,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中外合作办学以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为主要特点,丰富了国内多样化教育资源供给,实现了学生“不出国的留学”。在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录取方式等方面探索改革创新,成为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新引擎”。

  为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出国留学人员就学困难,切实落实教育为民,回应社会关切,教育部连续三年支持部分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面向出国留学受阻的学生开展相关招生工作,双向选择,择优录取,不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不占用高校原有招生指标,对高校其它各类招生不产生影响,学生修业合格,仅颁发境外办学者学位证书。2020-2022年,累计录取近10000人。

  教育部还支持高校以校际交流、委托培养等学分互认形式,接收因旅行限制滞留在国内的中国留学生短期就读。此举得到了国外相关教育部门和高校的欢迎和支持。中国一些高校和海外合作院校在这一政策下联手开始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在国内的学习平台,使其能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及学术支持。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7月,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层次在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达1400余个,其中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大学和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占比13%,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占比87%。2022年,本科阶段招生通过高考招生人数达13.8万余,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已超70万人,年保有量和出国留学人数基本相当了。

  3.1.合作院校水平向好,从师资到培养模式都体现国际化特色。

  经过若干年粗放发展后,中外合作办学进入提质增效阶段,高水平引领性合作办学逐渐凸显。一是国内合作院校水平趋向世界一流,全国14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接近90%的高校已设立或举办不同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这些“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中,外方院校选择上标准趋严,大约20%的外方合作院校为qs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的高校。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二是国际化办学特色明显,从师资建设到学生培养模式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以2022年以前开展招生的9所独立法人合作办学机构为例,其中6所的外方合作院校世界排名都位居前300(见表8)。

表8. 9所独立法人合作办学机构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

  这9所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目标都是建成一支一流的国际化教师团队,因此均面向全球进行招聘,超一半的教师来自港澳台及海外,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国际交往能力。

  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例,学校参照世界一流大学教师评聘方式,按照教学型、科研型和教学科研型三个系列进行学术评聘,采用全球招聘方式,严格遴选人才。截至2022年2月底,已面向全球引进了470余名国际知名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5名,图灵奖得主2名,菲尔兹奖1名,各国院士近30名,国家级特聘专家62名,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美国运筹学和管理学研究协会、国际计算机学会等国际知名专业技术协会会士近40名。目前引进的教师100%具有在国际一流高校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

  在教学上,这些院校均实施外语教学,充分发挥双方院校的办学优势,打造国际化的教学环境与氛围,培养国际人才。各院校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海外交流学习机会。

  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为例,学校采用专业课全英文教学。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将接受严格的英语训练,使学生具备在英语国家大学就读所需的同等语言水平,并为其进一步学习专业英语打好基础。学校采用更多交流互动的交际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式、研究型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3.2 就业统计数据显著向好,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持续提升。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拓宽了高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途径,满足了社会对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进入质量提升阶段,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意见》,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手段,促进和保障中外合作办学从数量向质量转移。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就业统计数据显著向好,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持续提升,如表9、表10所示,尤其在出国(境)升学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毕业生多数进入国(境)外一流高校深造。

表9. 上海某“双一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就业情况
数据来源:高校就业质量报告
表10. 北京某“双一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就业情况
数据来源:高校就业质量报告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毕业生出国留学通常会选择继续申请本项目合作高校或合作高校所在国别高校继续深造,或者选择申请国外其它知名院校。表10中北京某“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毕业生2019年继续选择合作院校硕士项目的学生比例为56.6%,申请其它国(境)外高校的学生比例为34%。其中申请到世界排名前20高校的学生占比为21.57%,申请到世界排名前50高校的学生占比为48.04%。

  3.3. 质量好的机构或项目获得社会认可,生源质量迅速提升

  虽然中外合作办学历史短,但部分机构和项目凭借国际化优质资源,高质量的教学和海外升学方面的优势,赢得了越来越多考生的青睐,生源质量持续提升。

  以宁波诺丁汉大学在浙江省的招生情况为例,多年来其在浙江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均高于浙江省一本线,且差距逐渐扩大。宁波诺丁汉大学理科在浙江省的录取平均分与浙江省一本线的分差由2006年的19分扩大到了2016年的28分,文科201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仅高于浙江省一本线6分,而2016年已扩大到了20分。2017年新高考改革后,宁波诺丁汉大学在浙江省内的最低录取分依旧高于浙江省一段线,在浙江省内最低录取分稳居第二,仅次于浙江大学。2020年受疫情和国际大环境影响,录取分数出现了下滑,2021年开始趋稳。

图27 宁波诺丁汉大学2006-2016浙江理科录取分数线与一本线分差
数据来源:宁波诺丁汉大学
网站地图